今天是禮拜一,特別把京都的人氣景點清水寺排在這一天,是希望避開週末週日,觀光人潮可以少一些,不過看來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早上搭公車到五条坂下車後,路上已出現往清水寺的人潮了。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今天天氣很好,還有暖暖的冬陽。
我們是走清水坂上清水寺的,兩旁都是賣土產的商店,不過我們沒停下來逛,只想趕快走到清水寺。
終於到了清水寺的仁王門了,人真的很多,散客、團客都有,想找個旁邊沒人的空檔拍照幾乎不可能。
穿過仁王門以後,會有個平台,先在這裡拍拍照,這裡也可以遠眺京都市。
穿過仁王門後,我們沒有直接繼續往上走,而是選擇先左轉到旁邊的成就院,這裡清幽許多,幾乎沒有觀光客,跟剛剛的仁王門附近相比,頓時好像來到另一個世界。
後方為從市街收集而來的眾多地藏佛。
1/10-3/18期間,成就院特別公開日式庭園「月の庭」,不過因為還要另外購票,我們就不打算進去了,只在院前晃一圈,便回到仁王門繼續爬階梯上清水寺。
來到清水寺的購票處,這裡人更多了,還有好多的旅行團在這裡集合等待,我注意到前面這一團是台灣來的旅行團,現在也有提供團員和服體驗了。
清水寺門票
往前走就是最著名的清水舞台了,可以看到這裡的人多‧多‧多。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旁邊都沒人的空檔
除了台灣旅行團,現在到日本旅行的泰國團體似乎也有增加的趨勢。
剛好碰上一團泰國團,泰國是很虔誠的佛教國家,在清水寺也顯露無遺,他們很努力地用手把香爐上的煙搧到自己身上。
從清水舞台往下看
供奉著十一面千手觀音像的本堂內,人很多,所以只有遠遠的拍個照就離開了。
離開清水寺本堂,往音羽の滝。
清水寺為棟樑結構式寺院。正殿寬19米,進深16米,大殿前為懸空的「舞台」,由139根高數十米的大圓木支撐。寺院建築氣勢宏偉,結構巧妙,未用一根釘子。寺中六層欅木築成的木台為日本所罕有。《維基百科》
拍攝清水舞台的最佳角度。
支撐清水舞台的欅木真的很壯觀,舞台周邊的含苞待放櫻花樹引發無限想像,下次來清水寺,就挑櫻花季吧。
幫爸爸和小孩拍照時,有路過的台灣同胞主動問我們要不要拍攝全家福,所以就有了下面兩張難得的合照。
音羽の滝
根據網路上查到的資料,音羽の滝的泉水是從音羽山流出,音羽の滝有金色水或延命水之稱。
清水寺之泉被稱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向音羽之瀧左邊是學問成就之水、中央是戀愛成就之水、右邊是延命長壽之水。
一次只能選擇一種來喝,否則貪心之人的願望會被分攤掉。
雖然我們也想喝喝看,但是看到排隊的人龍,還是放棄了。
再一次從清水寺正面下方仰望突出的清水舞台,舞台下的巨大欅木令人震憾。
下山時,我們是選擇人潮較少的茶碗坂,所以高台寺、二年坂那一帶我們都沒有去,就留待下次吧。
坐上公車回到京都駅的PORTA地下街,今天的午餐還是要在這裡解決。昨天晚上吃東洋亭時,有把整條地下街的餐廳瀏覽一遍,其中這家茶泡飯專賣店,我們還蠻有興趣的。
櫥窗上的展示品
稍微等了一下,才輪到我們入座,由於店內座位不多,所以我們只能兩人一組分開坐。
先來看菜單,基本上都是一碗飯加一壺茶湯,小菜兩碟,差別在於口味不同。另外飯量可以依個人食量選擇大、中、小,但價錢並不會因飯量多寡而有所不同。
我和兒子一組,所以只拍了兩種口味。
這是我點的明太子茶泡飯
兒子點的小海老‧小柱‧磯天茶泡飯
這好像是第一次我們在日本點茶泡飯來吃,我覺得味道很清爽,也很合我們的口味,而且可以用很短的時間解決完一餐(如果不用排隊的話),繼續下面的行程。
出來玩除了走路看景點以外,吃吃喝喝也是重要的一環,吃完茶泡飯後還意猶未盡,我們接著又到JR京都駅內的伊勢丹百貨六樓,想嚐嚐京都的洋食甜點或是傳統的抹茶甜品。
著名的京都北山MALEBRANCHE和茶寮都路里在伊勢丹六樓的分店,一洋一和,剛好是鄰居,我們原先就打算兩家選一家來吃,當時茶寮都路里前排了好幾組客人,但MALEBRANCHE不用排隊,我們就順理成章地選擇了洋式的甜點。
冬天剛好是草莓季,這幾天我們也都有去超市買草莓回飯店吃,確實又大又好吃。MALEBRANCHE也有推出季節限定的草莓甜品,既然是限定的,就點一個來吃吃看。
另外點了一個栗子口味的鬆餅,第一次看到在鬆餅上淋了滿滿的醬汁。
店內的空間。
我們剛進來時,客人還不多,但是後來人慢慢多了起來,而且幾乎都是女性顧客。
我們的甜點來了,成品和menu上的照片一模一樣,先不管好不好吃,在視覺上已經成功擄獲客人的目光了,難怪女性顧客是大宗。
這兩道份量都蠻大的,點兩份四個人分食比較剛好,特別是在剛吃完午餐的狀況下。
草莓甜點是多層次的口感,從上面開始往下吃會吃到草莓、蛋糕、果凍、慕思、果醬等,這樣精緻的甜點,在台灣好像比較少吃到。
至於栗子鬆餅,鬆餅本身很好吃但上面的醬偏甜,還好有點了一壺檸檬紅茶來中和掉甜膩的感覺。我還是比較習慣傳統沒有淋上醬汁的鬆餅。
門口的小蛋糕看起來也很美,或許剛剛捨棄鬆餅,點塊小蛋糕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無論如何,在旅行的空檔,找個地方歇歇腳並且享用美味的甜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結帳完走出MALEBRANCHE時,門口也出現排隊的人潮了。
在京都車站前的公車站,不管要搭去哪裡都很方便了,繼早上的清水寺之後,我們決定接下來再造訪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西本願寺。
西元1994年,整體本願寺範圍已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相對於早上的清水寺,西本願寺實在太清幽了,且不必購票即可入內參拜。
阿彌陀堂建於1760年,御影堂則早於1636年已完成,御影堂是日本最大全木結構之一,1998-2009年間進行了十年的維修與翻新,在2009年4月1日重新開放給大眾參拜。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右邊是阿彌陀堂,左邊是御影堂,中間有渡廊連接。
阿彌陀堂,前方巨大的銀杏樹在秋天整株變成黃色的!_
洗手泉
阿彌陀堂和御影堂皆可脫鞋入內參拜,巨大的木造建築給人一種沈穩的感覺。
一塵不染
御影堂
御影堂前更大的銀杏樹
秋天時的大銀杏樹<取自本願寺官網>
御影堂門
國寶唐門,反映出桃山時代華麗裝飾的雕刻,門上有十六隻唐獅子。
本願寺西側的書院區,要進入書院區參觀需事先預約。
這裡有好多姿態優美的松樹。
西本願寺內休息茶室的飛雲閣模型,飛雲閣位於西本願寺的左下角。
國寶飛雲閣是當年豐臣秀吉建於聚樂第中的三層建築物,與金閣、銀閣並列京都三名閣。
金閣、銀閣我們這次都看到了,可惜飛雲閣平時是不對外開放的。
參觀完西本願寺,就會想要平衡一下,看看東本願寺, 爸爸說從地圖上看起來並不遠,就走路過去吧。
是說不遠,可是我們也走了二十分鐘才到啊!
東本願寺2015年1月至8月間正在進行修復工事,所以幾乎什麼都看不到,只能拍拍照到此一遊,
和西本願寺一樣,也是巨大的木造建築,同樣也有阿彌陀堂和御影堂,只是左右位置相反,東本願寺的歷史沒有西本願寺悠久,也未登錄世界遺產。
東本願寺離京都駅已經很近了,在這裡可以清楚看到京都塔,我們在這裡搭公車,準備回飯店休息,今天是鐵腿行程,從早上到現在,已經走了不少路了。
回飯店休息到晚餐時間我門才出門覓食,想來想去不曉得要吃什麼好?有人提議COCO一番屋,也有人說想吃すき家牛丼,最後決定先去錦市場逛逛再做打算。
這個是在網路上很多人推薦的,錦市場內的豆乳甜甜圈,很好吃耶。
打田漬物,像這種放在木桶上的漬物,沒有真空包裝的,感覺上好像比真空包裝的要來得好吃,但是不方便帶回國,所以無緣。
爸爸看到有烤海饅,忍不住想買來吃,選擇自己想要的海饅後,老闆會再火烤加熱一次,這家旁邊有提供座位,還提供免費熱茶。
錦市場走到盡頭,就是錦天滿宮。其實再繼續走還有新京極商店街,但我們無力再逛了。
從錦市場出來回到四条通,過馬路到對面的高島屋百貨,到樓上的餐廳街繞了一圈,最後決定再吃一次東洋亭,因為今天完全不用排隊。
昨天在京都駅前的PORTA地下街,對東洋亭的印象很好,今天再來高島屋東洋亭用餐一次,當然要試試昨天晚上沒有吃到的招牌漢堡排。
漢堡排端上來時,外層以鋁萡紙包覆,並放在高溫的鐵板上以免食用的過程中溫度降低影響口感,旁邊附上一顆烤到鬆軟的奶油馬鈴薯,再次讓我體會到東洋亭對品質及細節的要求。
用刀子劃開鋁萡紙,牛絞肉漢堡排包裹著濃厚的牛肉醬汁,但我更愛的是旁邊那顆馬鈴薯。今天又觀察了一下周遭顧客的餐點,漢堡排真的是人氣餐點,幾乎每一桌都有人點。
昨天對蛋包飯評價很高,今天再點一次。
飯後慢慢散步回Daiwa Roynet京都四条,途中經過Tokyu Hands,忍不住想進去逛逛,爸爸和哥哥逛了一下覺得無趣,兩個男生先走回飯店,我和女兒就可以比較沒壓力的亂逛。
回顧一下這四天來我們走過的景點,京都真的有太多世界文化遺產,金閣寺、天龍寺、銀閣寺、二条城、清水寺、西本願寺,認真說來,才三天的時間我們就走訪了六個世界遺產,可謂收穫滿滿。
明天開始,我們要啟用JR KANSAI WIDE AREA PASS,移動的範圍會離開京都市,到較遠的滋賀縣及奈良等地。京都是一個值得慢慢走、細細品味的地方,處處充滿優雅的氛圍,且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面貌,難怪日本人也很愛京都,有機會絕對會想再度造訪,。
第四天的行程結束,京都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