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是一個需要時間慢慢走、慢慢看的地方,十七個世界遺產,每一個都很有看頭,我們也都很想去瞧瞧,可惜時間上不充許。
喜歡看日本戰國史的爸爸,臨時說他想去看比叡山延曆寺,這個景點我原先並沒有排入行程,所以幾乎沒有做功課。不過看在爸爸真的很想去的份上,我們在前一晚上網查了交通方式,就出發了。
延曆寺是位於滋賀縣大津市坂本本町的一個寺院。位於比叡山內。不少名僧出身該寺,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稱,由於在戰國時代曾因庇護淺井長政跟朝倉義景的軍隊而遭織田信長焚燬,所以也常在宗教、歷史文學作品中出現。該寺登入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雖然有看到不少網誌分享到比叡山的一日套票,不過現在好像都已過了活動期間,而且翻遍了京阪電車和叡山電車的官網,也沒有看到推出新的套票,所以我們的交通方式就只能採取先搭公車(巴士一日券)至出町柳,再轉叡山電鐵至八瀨比叡山口,換纜車上山。
叡山電車沿線經過不少神社、寺廟,如果要每一個都下車參拜,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可能都不夠,這時候就可以買叡山電車一日乘車券,我們今天的目標只有延曆寺,所以單買車票即可。
叡山電車實際上只有兩條路線,一條往八瀨比叡山口,另一條往鞍馬。可能因為冬天淡季,感覺上搭乘的人不是很多。
往鞍馬的叡山電車,我們不是搭這一班。
往比叡山的電車只有一節車廂,我們要搭這一班。
一開始上車時,只有我們一家人。
車廂內很有趣的京阪電車廣告
沒事先做好功課,臨時決定前往的下場,就是上車後才注意到車上的告示寫著,比叡山纜車3月20日前運休,也就是說,我們到了八瀨比叡山後,無法繼續搭纜車上山到延曆寺。冏!
既然去不成,那趕緊找一站下車走走也好。幸好剛剛有拿了沿線散步地圖,發現若是在三宅八幡駅下車,可以徒步至蓮華寺,相片上看來蓮華寺是一個賞楓的好所在,雖然現在季節不對,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去看看了。
叡山電車沿線的車站大部份都是無人月台,列車駕駅員還要身兼收票員的工作。
三宅八幡駅下車後,馬上就會看到往蓮華寺的指標,我們照著指標的方向走,一路上經過的是住宅區,非常的安靜,不要說沒看到半個觀光客,連當地居民也都沒看到。
日本的環境就是非常非常的乾淨。
住宅區中還夾雜了幾畝農田,一旁有灌溉的溝渠,水也是非常的乾淨。
結果,我們又再次印證沒做功課很容易出錯,這條路走到後來,竟然是通往八幡神社,那蓮華寺呢?根本不是在這個方向。
既然來都來了,就進去瞧瞧吧。
據說八幡神社主要是庇護小孩子的,所以神社前掛了好多小孩子的圍兜,上面寫了祝福的話。
離開八幡神社後,原本想再徒步去蓮華寺,不過因為不是很確定我們走的方向是正確的,加上不曉得還要走多遠?所以我就跟爸爸說,我不想去了。
再次走回三宅八幡駅的月台,這裡是無人月台,不用事先買票,上車後抽整理券。
搭乘叡山電車回到京都出町柳駅,我們再度跳上京都巴士,這裡離銀閣寺不遠了,公車坐個幾站就可以到。
下車之後,要到銀閣寺之前,會先走到哲學之道,這裡不僅是賞櫻名所,還被列為日本之路百選,雖然現在看不到櫻花盛開,但是看到沿路整排巨大的櫻花樹,不難想像櫻花滿開時,整條櫻花隧道壯觀的景像。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前往銀閣寺前,先把午餐解決,等一下才有力氣走路。
我們在哲學之道旁,隨便找了一家看起來順眼的食堂就進去吃了,口味中規中矩,就是一般的日式定食,但也不失美味。
吃飽了,繼續走路。
在接近銀閣寺前,有一段小小的商店街。
很愛吃日式泡芙的我們,目光馬上被這家泡芙店給吸引了,儘管才剛吃完午餐,但是胃總是會留一點空間裝甜點的。
泡芙有奶油和抹茶兩種口味,來京都當然點抹茶的,小孩對抹茶沒興趣,還是點奶油口味的。
店家在旁邊有提供座位和暖爐,還有免費的熱茶,我們就先坐下來好好享用吧。
在銀閣寺入口處,會先看到一張巨幅的銀閣寺境內圖,銀閣寺就是圖中右咖啡色那棟建築物。
先購票囉
票根和金閣寺一樣,也是一張符。
銀閣寺又稱東山慈照寺,繼昨天的金閣寺、天龍寺之後,我們此行所造訪的第三個世界文化遺產。
昨天看到金光閃閃的金閣寺,但是今天看到的銀閣寺的觀音殿,卻不是銀色的,而是一棟深咖啡色的木造建築。
觀音殿的上方有一隻面向東方的青銅鳳凰,據說是保護觀音殿裡的觀世音菩薩。
順著指引繼續往前走,會先看到一片銀沙灘以及向月台。
雖然銀閣寺沒有想像中的銀光閃閃,但整個銀閣寺鏡內是一座很美的日式庭園。
庭園裡有一個小山坡,要小小的爬山一下。
山上有一個展望所,從展望所俯瞰銀閣寺
從小山坡下來後,會來到錦鏡池。銀閣寺的參訪大致上就結束了。
整個銀閣寺的參觀行程就是欣賞日式庭園,沒有任何的室內參觀行程。
從銀閣寺出來後,又回到商店街,看到我們愛吃的蕨餅,馬上買了一盒。以前吃到的蕨餅都是黑糖口味,外面沾上黃豆粉,在京都第一次看到有抹茶口味的。
下一站,我們要去二条城。不過不小心在八坂神社下了車(我現在也忘了為什麼了),既然如此,就進去看看吧。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京都的八坂神社是日本3000多間八坂神社的總本社,因位於祇園,稱是又名祇園神社。總本社祇園祭為日本最大的祭典之一,也是在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之一。
這裡不愧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之一,有人潮的地方有就攤販。看到章魚燒,我們忍不住也買了一盒。
可以看到很多日本人來這裡祭拜。
以美之神聞名的美御前社
從這裡要到清水寺已經很近了,不過清水寺不是今天的行程,我們還是依原訂計畫前往二条城。
1994年,元離宮二条城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元離宮二条城同時也是很容易親近的日本名城,在京都市街內,不管搭地鐵或是市巴士,都可以輕易到達。
下車後不久就看到二条城外的護城河
這兩個小孩也看過不少日本的城堡,幾次下來好像也蠻樂在其中的。
由東大手門進入二条城境內。
二条城曾經是德川家康的寓所
此行第四個世界文化遺產。
節自官網的地圖
國寶二之丸御殿
二之丸御殿玄関的雕刻
二之丸御殿對面的唐門
全景圖(右邊是二之丸御殿,左邊是唐門)
《維基百科》二條城內值得參觀的地方眾多,其中被列為國寶的二之丸御殿六棟共有33個房間,建物面積3,300平方米(1000坪),鋪設了超過800疊的塌塌米(400坪)。
二条城需脫鞋入內參觀,裡面不得拍照、攝影。內部主要展示了當時各個房間(例如書院、大廣間、式台)的用途,同時也安排了一些假人示意當時將軍接見大名的情景,木造建築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很不簡單。雖然不能拍照,但官網上有展示一些二之丸御殿內的相片。
簡介上的簡圖可以看出二之丸御殿建築物本身佔地很廣。參觀完一圈後會再從原入口出來。
唐門
二之丸庭園(特別名勝)
怕鐵樹著涼所以幫它穿上外套。
二之丸的部份參觀結束後,接著走過東橋來到本丸庭園及本丸御殿。
穿過東橋後,即進入本丸的範圍。
本丸櫓門
本丸周圍的高大石牆
本丸天守閣原本有五層樓高,可惜在寛延3年(1750年)因雷擊而燒毀,現今只剩遺址,不過仍可以爬上高台(下圖左手邊)從高處俯瞰本丸。
本丸御殿並沒有開放內部參觀。
本丸御殿附近繞一圈出來後,二条城的參訪就結束囉。
今天又走了一天,此時雙腳已疲憊不堪,晚餐想吃好一點。第一天晚上到京都時,看到京都車站前PORTA地下街有百年老店東洋亭,今天晚上就選它吧!
東洋亭創立於1897年,不愧是人氣名店,我們即使在用餐尖峰時段前就來報到,門口還是已經有排隊人潮了。不過還好門口有椅子坐,約莫半小時,就輪到我們入內用餐了。
趁排隊的空檔先來看看櫥窗的展示品。
東洋亭的甜點也是很有名的,下排的百年布丁更是它的招牌。
菜單琳琅滿目,有點不知如何抉擇?後來我們點了兩份附蕃茄沙拉和麵包的套餐,再單點兩份主食,另外再加點甜點。
丸ごとトマトサラダ 蕃茄沙拉─招牌菜之一,選用北海道產或九州產的蕃茄,剝去外皮後再淋上醬汁。
オムライス─蛋包飯也是東洋亭的人氣商品,半熟的蛋配上濃郁的醬汁,蝦子、蟹肉、帆立貝點綴其中,還原來蛋包飯可以這麼好吃。
義大利麵就比較沒有驚艷的感覺
雞排
我點的豬排,超好吃,肉質很好,MENU上是寫萩原畜產豚。
用餐時注意到很多人都點了漢堡排,事後才知道這也是東洋亭的人氣商品,可惜我對漢堡排沒什麼興趣,所以當下沒考慮它,但看到那麼多人點,心中不免有點好奇與後悔。
套餐附的法國麵包
這就是傳說中的百年布丁,好好吃啊!
ミルクレープ 使用了四種水果的蛋糕,吃起來酸酸甜甜的,也是人氣商品。
這一餐吃下來非常滿足,不管是食材的選擇及烹調都可以吃到東洋亭的用心,難怪可以屹立百年。
吃飽飯後回到地面上搭公車回飯店,京都的景觀新舊交雜,但又顯得非常融和,真是一個讓人喜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