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預報顯示我們來日本山陰旅遊的這幾天,今天是氣溫最低,而且也是下雪的日子。

果然一早出門,外頭已經在飄雪了。

DSC00526.JPG

拍一下我們住宿的Super Hotel,去年八月才剛開幕。

DSC00528.JPG

DSC00529.JPG

DSC00530.JPG

照例走到JR松江駅搭車,這幾天我們已經對路線熟門熟路了,過馬路時也會走地下道,比較不會冷、不會滑。忍不住再說一次,這家Super Hotel真的很令人滿意,早餐好吃,離車站也很近。

DSC00531.JPG  

DSC00532.JPG

DSC00533.JPG

松江駅內的土產店,雖然好買好逛的程度比不上大都市的車站,不過想買的土產也都有了,而且松江駅內最近正在進行改裝,看似會有很多新的櫃位進駐,到時候必定會有一番新氣象。

DSC00534.JPG

居然在月台上看到柯南列車,不過先稍安勿燥,過兩天我們會去柯南的故鄉喲。

IMG_1027.JPG

要先往世界遺產石見銀山,首先要搭乘前往大田市的JR列車。

我們今天搭的火車有島根貓耶。

IMG_1029.JPG

IMG_1030.JPG  

火車很快經過宍道湖。

DSC00536.JPG

DSC00539.JPG

這邊應該是日本海了,天氣也稍微放晴了些。

DSC00540.JPG

DSC00541.JPG

欲前往石見銀山,得先在JR大田站下車,然後在車站前的公車亭搭乘往石見銀山的巴士。大田市感覺很冷清,站前也沒什麼店家,來到這裡的觀光客幾乎都是要前往石見銀山的。

DSC00542.JPG

巴士的班次還算密集,但車資沒有任何優惠,一律上車抽整理券,下車投錢,車資並不便宜,我們四個人單趟加起來都要二仟日幣以上。

DSC00543.JPG

JR大田駅外觀。

DSC00545.JPG

DSC00546.JPG

一開始在安排行程的時候,我一直很想把出雲大社和石見銀山安排在同一天,因為兩者在同一方向,而且搭乘特快的話,出雲市到大田市只要半小時。

不過實際查過火車和公車的班次之後,覺得這樣似乎有些行不通,因為山陰地區的火車班次並不密集,再加上在大田市搭公車的時間也耗掉不少,冬天在雪地裡行走也走不快,所以如果把出雲大社和石見銀山各排半天,行程就會變得非常得趕,所以最後我還是得把石見銀山單獨排一天。

搭上公車前往石見銀山地區,今天公車上沒幾個人。下車後很快會看到這個入口,穿過入口再走一小段就會到石見銀山的觀光案內所。

DSC00547.JPG

在觀光案內所拿了地圖以及公車時刻表,裡面的工作人員特地出來招呼我們,還特別交待我們小心,今天天氣非常冷。的確,來到山陰這幾天,今天最冷,氣溫都在0度上下,而且不時會飄著小雪。

DSC00548.JPG

IMG_1035.JPG 

這麼冷的天,日本人都躲在家裡吧?我們千里迢迢跑到石見銀山,應該是少數的異類。

我們今天的目的是從石見銀山公園走到龍源寺間步,所謂的"間步"就是坑道的意思,全程約2.3公里,官方估計的步行時間約45分鐘。因為下雪路面比較滑,加上昨天才滑了一跤,所以今天會更小心行走,我們可能會花更長的時間,石見銀山還是比較適合安排在單獨一天,特別是冬天。

DSC00549.JPG

這棟很有味道的老房子是一間咖啡店,也有供餐,我們後來有在這裡吃午餐。

DSC00550.JPG

DSC00551.JPG

很迷你的一所小學。

DSC00553.JPG

DSC00554.JPG

這家銀之店工房今天沒開門,事實上天氣太冷沒人潮,所以一路上幾乎沒看到什麼店家有營業的,招牌的左邊標示到龍源寺間步還有1.5公里。

DSC00555.JPG

DSC00556.JPG   

天氣雖然很冷,但因為保留了原始的景觀,所以一路上的風景其實是很美的,重點是,都沒有別人,哈哈。

DSC00557.JPG

DSC00558.JPG

DSC00559.JPG

DSC00560.JPG

DSC00563.JPG

只剩300公尺就到了。

DSC00564.JPG

DSC00565.JPG

DSC00566.JPG

DSC00567.JPG

DSC00568.JPG

DSC00569.JPG

 

   

還好今天只是小雪,雪花緩緩地飄下來,昨天在松江刮風又下雪真的蠻恐怖的。

DSC00570.JPG

左後方的小木屋就是龍源寺間步的售票口了。

DSC00571.JPG

DSC00572.JPG

DSC00573.JPG  

石見銀山是日本戰國時代後期、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銀礦山,其產量曾佔當時全球的30%,明治時期也產銅、鐵等礦產,但已於大正12年(1923年)閉山。

明治維新後,石見銀山曾交由民間團隊經營,但效能不彰,最終載1943年(昭和18年),完全封山。銀山在1969年(昭和44年)時成為日本國指定史跡。為使石見銀山進一步註冊世界遺產,當地居民組成了「銀道振興協議會」,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在2007年(平成19年)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此處羅漢寺的反橋被列入日本百名橋。---維基百科

在石見銀山地區有好幾條坑道(間步),龍源寺間步是唯一買票就能進入的,其餘的有的不開放,有的需要團體導覽才能進入。

龍源寺間步是石見銀山的銀礦采掘坑道。裡面超過600條大小坑道,龍源寺間步是其中最大的。 龍源寺間步內部維護良好,對公眾開放。龍源寺間步是1715年開發的,長達600米,其中273米對外開放。 開采的鑿痕仍清晰可見,結合展覽的石見銀山繪卷,可以把當時的情況重現展現在人們眼前。 包括龍源寺間步在內的7 個石見銀山間步群被列為國家歷史遺跡。----JAPAN HOPPERS

DSC00574.JPG

準備進入坑道啦

DSC00575.JPG

DSC00577.JPG

裡面其實跟金瓜石的坑道有點雷同,哈哈。

DSC00578.JPG

DSC00579.JPG

認真比較起來,我覺得奧地利哈休塔特的鹽礦坑道最好玩。

坑道內終年常溫,現在是冬天,溫度比室外來得高,如果是夏天就會覺得很涼爽。

IMG_1054.JPG

IMG_1055.JPG

IMG_1056.JPG

坑道僅開放一部份,往出口方向的坑道是後來新開鑿的。

IMG_1057.JPG

我們走到新、舊坑道的交會處了。

IMG_1058.JPG

 

IMG_0347.JPG  

前方的舊坑道是封鎖的。

IMG_1060.JPG

IMG_1061.JPG

坑道參觀就到此為止,出口的地方有工作人員守衛著。我們離開時,他還問我們從哪裡來的?我回答台灣,管理人馬上對2月7 日發生的花蓮地震表達關切。猶記得2016年我們到北九州遊玩時,台灣台南也發生了大地震,當時用餐的居酒屋老闆,也對我們表達了台南地震的關切之意。日本人對地震這件事非常嚴肅看待。

離開坑道之後,我們加緊腳步走回觀光案內所,可能因為有點下坡的關係,回和的速度快多了。

途中再度經過這家CAFE 住留,因為時間也快接近中午了,加上又冷又餓,我們決定進去用餐,暖暖身子。

DSC00589.JPG  

店內的餐選擇不多,大部份是PIZZA和咖哩,不過小小的店好溫暖,加上木質的內裝,跟外頭的低溫形成強烈對比。

DSC00588.JPG

IMG_1063.JPG   

IMG_1064.JPG

IMG_1066.JPG  

因為店內還有其他組客人,所以我只簡單拍了一張內部的照片。

IMG_1065.JPG  

CAFE住留的外觀,古老的木造房子。

DSC00591.JPG  

DSC00592.JPG

DSC00594.JPG  

吃飽飯後我們馬不停蹄地走回觀光案內所,雖然還有石見銀山遺產中心等室內行程可以參觀,但一方面沒有多大興趣,二方面我們也沒太多時間可以逗留了。

觀光案內所內有土產店可以逛,我們稍微逛了一會兒,然後再走到大森公車站等公車,結果不小心上錯了車,公車只到代官所遺址公車站。

其實我原本就有安排在大森街道走走,不過因為時間的緣故所以後來只能放棄,沒想到錯有錯招,我們還是到了大森街道。

不過爸爸阻止我去走走看看,他說下一班公車馬上就要來了,如果錯過的話又得等很久,這樣會影響到我們接下來的行程。

想想也對,所以我只能在公車站牌附近晃晃。大森街道從江戶時代就一直是石見銀山的行政中心,小鎮上至今留有軍政中心的陣屋,護守銀山的武士居所,是名符其實的老街。時間的關係我只能在街道的起點稍微感受一下,古樸的街道讓人很想一探究竟,不過今天還真是冷清。

我們下車的地方就在這條小河邊,景色真是優美。

DSC00595.JPG

DSC00598.JPG

IMG_0348.JPG

  

過了橋之後右手邊有郵局及熊古家住宅等,熊古家住宅是重要文化財,主人是當時活耀的商人,不過我怕時間不夠,加上進去要收費,所以就沒過去。

DSC00601.JPG

這是當時的法院遺址。

DSC00602.JPG

 

DSC00606.JPG

DSC00603.JPG

石見銀山資料館

DSC00604.JPG

DSC00605.JPG

這邊過去有一整排老房子,但我只能到這裡為止,公車就快來了,好想再繼續走下去喔,街道看起來保留得很完整呢!其實大森街道並不長,大約0.8公里。

DSC00607.JPG

DSC00609.JPG

DSC00610.JPG   

跳上回大田駅的公車,我們要搭火車回松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miko 的頭像
    kimiko

    愛餵一家的旅遊記錄

    kim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